第一部分《伤寒论》柴胡汤的病机和用法
第96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四十八。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第103条: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方五十三。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第 104条: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方五十四。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消(二两)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第107条: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讝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五十七。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第 146条: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第147条: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十三。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第二部分 柴胡类方的医案
以下是从已经发表的“日常病案摘录”里选择的柴胡汤用法案例:
医案01:低烧一月余
张※※ 女 39岁 地址:略 (第473本)
初诊:2008-7-26
低烧一月余,初起咽疼,发烧,心悸,最高时为T37.8°C,经在附近打点滴后咽疼愈而低烧始终不除,据告:十天以前曾经于妊娠46日时作人流一次。询:纳中,有时恶心,晨起口苦,食后脘胀微泛酸,身倦汗多,小腹时痛。大便溏日一至二行,小便白天稍频。察形中色黑,面微浮。脉右手沉软滑,久候寸沉洪,左关沉弦滑,两手均稍数,舌瘦微红苔薄黄腻。
处方:
柴胡10克 黄芩 5克 苍术12克 厚朴10克
陈皮10克 紫苏10克 佩兰10克 茯苓10克
青蒿 5克 竹茹15克
水煎服,三剂
二诊:2008-7-29
服药后次日烧退,转每日泄泻二至三次,仍然汗多,纳呆,微恶心,胃脘隐痛。脉两关小弦稍短,舌瘦淡红苔薄白。
处方:
藿香10克 佩兰10克 黄连 2克 苍术1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紫苏10克 厚朴10克
水煎服,三剂
三诊:2008-8-2
纳进,胃痛恶心消失,近三日大便成型。脉两关小弦软,舌瘦红苔薄白。
处方:
上方去厚朴加白术15克
水煎服,三剂
按:
本案为暑湿发热,时在暑月,汗出而热不退,故以青蒿清暑透热,口苦,热郁胆经,用黄芩柴胡泄热提邪,脘胀,腹痛,用平胃散之苍、扑、陈,加佩兰芳香化湿,紫苏理气化湿,竹茹清热。
医案02:老年高烧案
李※※ 男 78岁 地址:(略)
2007-10-2
前天下午忽然发烧T38.0°C,经在当地打“退烧”针后烧退。昨天午后复发烧T39.5°C,今天早晨全身无力,胸脘胀痛。清早来诊时T38.5°C。畏寒,汗出,头痛头昏。今晨大便一次形正,小便短赤秽浊。平素痰多,反复外感咳喘。 脉右三部弦,左关尺弦微紧不上寸,两手均数疾;舌淡紫苔薄白腻。
处方:
柴胡15克 黄芩10克 半夏12克 党参10克
甘草 5克 杏仁10克 陈皮10克 桂枝10克
紫苏10克 生姜10克
水煎服,二剂
附记:10日其子来告,服药后次日烧退,未有反复。
医案03:失眠
贾※※ 女 55岁 地址:略 (病案号:546本)
初诊:2010-3-15
失眠,难以入睡、早醒二十多天,曾服西药有所好转,停药服如故。伴头晕,足凉,晚上烘热汗出,口干喜饮水。纳正,大便溏,日一行,小便正常。唇暗红,形中面红。询平素饮食凉物则泻。脉右弦左沉洪微涩(p=60),舌红苔黄腻厚。
处方:
柴胡5克 黄芩 5克 炙甘草 5克 半夏12克
陈皮10克 白术10克 薄荷(引)
水煎服,三剂
二诊:2010-3-18
眠可,仍然晚间稍微有烘热汗出,面红,常反复口舌糜烂。脉右弦缓,左弦细,舌红苔白腻满口。
处方:
上方加竹茹10克,三剂。
三诊:2010-3-21
失眠已经痊愈,惟感小腹胀。脉右弦,左小弦。舌苔白腻厚。
处方:
柴胡 5克 炙甘草 5克 半夏12克 陈皮10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水煎服,五剂
医案04:附件囊肿
张※※ 女 40岁 地址:略
初诊:2013-2-20
由于两个月内经汛两次,每次行一周,量多,遂在当地县医院多普勒检查显示:“左侧附件囊肿46毫米大小”。平素月经提前2、3天,量多色正,最近两个月内间隔十余天经汛一次,色鲜红量多,挟血块。平素白带多。性急,烘热汗出。乳腺增生致乳房疼痛多年,经常晚间因疼痛而醒。纳便正常,大便干燥,2、3日一行,小便色黄。脉两手沉洪,舌红苔薄黄润。
处方:
柴胡10克 黄芩3克 炙甘草5克 车前子10克
木通3克 川 芎5克 黄柏3克 山栀10克
泽泻10克 香附子3克 白果10克
水煎服,七剂
二诊:
2013-2-27
乳房疼痛消失,转为乳房憋胀,带减。手心潮红,面色潮红。脉两手滑微洪数,舌红苔薄白。
处方:
柴胡5克 黄芩3克 炙甘草5克 丹皮5克
山栀10克 川芎10克 香附子3克 建曲5克
水煎服,十剂
三诊:2013-3-23
乳房疼痛续减,但带盛色白。近恶心,腰痛,纳正,大便正常,小便黄。头昏,手心潮红,自幼汗多,动则汗出。脉两手沉滑,舌红苔薄白。末次月经3-18,行4日,量中,色正常,血块减少。
处方:
柴胡10克 黄芩3克 炙甘草 5克 山栀10克
黄柏 3克 川芎5克 白果10克 木通 3克
水煎服,十剂
四诊:2013-4-30
服完上方后医院复查,囊肿已经消失,恶心减,仍然带盛,腰痛,头昏,大便干,小便微黄。末次月经4-11,量正常,无块。脉两手沉洪,舌红苔薄白。
处方:
柴胡10克 黄芩3克 炙甘草5克 丹皮5克
山栀10克 黄柏3克 川芎5克 香附子3克
白果10克 木通3克 椿根白皮10克
水煎服,十剂
第三部分 柴胡的功效
柴胡:“味微苦,性平微寒,气味俱轻,阳也,升也,少阳经分药,能引胃气上升,以发散表热。
又云:苦为纯阳,去寒热往来,胆痹(口苦)非柴胡梢不能除。”
——《医学启源》
“柴胡禀仲春微寒之气,春气升而生,为少阳经表药。少阳者,胆也,胆为清静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吐,法当和解,小柴胡汤是也。”
——《本草汇》
第四部分 答疑(肿瘤寒热辩证等)
编辑声明
感恩孙师讲述,感谢学员整理。粉丝编辑分享,仅供学术交流。不针对任何组织及个人,如有不妥实属无意。
(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