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西安快一个月了,我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由于经济的拮据,小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几次想去看看兵马俑,犹豫再三,想想还是算了,不就是几个烂泥人嘛有啥看头,还是呆在房子里学习吧。西安以面食为主,可苦了我这个吃米饭长大的重庆人。我是土行人,湿气过甚,脾胃受困,一吃面食胃就胀满不适消化不良,只有每天晚上躲在被子里点揉内关穴才得以缓解。西安夏天也很热,出租房条件也不好,又没凉席,真是让人难以入睡。
求学的日子虽苦,但苦并快乐着。每天都过得紧张,忙碌,充实而富有挑战。赵老师就像医海中的灯塔,使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赵红军这个名字注定要在我生命里烙下深深的印记。我在日志中用尽了赞誉之词来形容他,有位我很尊重的中医界前辈和几位网友看了我写的《跟西安中医赵红军学医记》,发信息严厉批评我,说我拍马屁,吹捧赵红军,给他打广告,并对赵老师的医术持怀疑态度。由于学习忙没有时间跟你们过多争辩,在这里我要说,赵老师在西安已经是名中医了,根本用不着我这个无名小辈为他摇旗呐喊。
赵红军诊所在写字楼里,街面上没有一块招牌,患者大多是以前的患者介绍来的,开药加上针灸治疗,每天的门诊量保持在30—50人之间,赵老师看病追求质量,根本不想看太多的患者。我并不是通过吹捧赵红军来抬高我自己,赵老师才40岁出头就在中医界颇有名气,这也不是我能够说了算的。随着《赵红军中医复兴系列》丛书如《和谐养生-中医不是传说》,以及赵老师响应孙曼之老师中医师承教育丛书《谢映庐医案评析》等的陆续出版,相信今后在全国都会有影响力。我如果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人,就不会在而立之年被“踢”出医院了。人怕出名猪怕壮,质疑赵老师其实很正常,治愈过不少急症的扶阳派名医李可被质疑过,被誉为“最后的希望”,治愈无数癌症患者的倪海厦医师也被质疑过┄┄某些中医界同仁思想禁锢,爱走极端,自以为是,不能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共商中医复兴大计,反而互相诋毁、谩骂,实在是让我们这些当晚辈的汗颜!
失去传承,中医已经衰落到快灭亡的时候了,绝大多数大学院校毕业的中医师已经不会用传统的中医思维方式看病了。99年《执业医师法》颁布,使众多行医几十年的老中医沦为非法行医者,使热爱中医的年轻人自学无门,像赵老师这样年轻有为的名中医更是凤毛麟角。为了中医事业的传承发展,为了使患者不再受西医毒害,为了使更多人重新认识中医这块瑰宝,我为什么就不能以我的所见所闻真实记述我所认识的赵红军呢?
赵老师的修为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名中医我见过不少,出书立传,能说会道的人我也见过,但有多少人能做到赵老师这样理论和临床高度统一,“能治病、能写书、会讲课”,有这么多的患者粉丝呢?来西安之前我也有过怀疑,但现在我彻底被赵老师扎实的中医素养和对中医、对社会的忧患情节所感染和折服。我曾经生活在粪坑里,好像全世界都是屎,我为以前对赵老师的亵渎而感到羞愧和不安。当然,人无完人,赵老师肯定也有许多缺点,也会有治不好的病人,(没有包治百病的神医,哪个医生都不是万能的,因为疾病康复本来就是医患双方的事,医疗,本就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但我至少看到他给许多远道而来的患者带来了疾病康复的希望,看到了他的尽心尽力。
最近我时常在想,赵老师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出类拔萃,从众多中医师中脱颖而出。而现在作为同样30岁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像老师那样优秀呢?名中医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成功并非偶然,细节决定成败,于是我便用心观察赵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侍诊第一天,赵老师交给我第一个任务就是观察他看病的全过程。他说:“一个好的中医首先要学会与病人交流,很多老中医为什么坐冷板凳呢?不是他没本事,而是不会与病人交流,从而就不能完整地了解病情,掌握病因,当然就更谈不上处方治疗了”。
赵老师对待不同的病人会有不同的接诊方式,他常说:“中医治病的过程,从患者刚进入诊室,和医生眼神对接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开始了。”遇到胆怯的病人,赵老师会放低声调,非常和蔼地询问病情,从而大大缓解了病人的压力。他说“这样可以舒缓病人的肝气,提升病人下陷的阳气”。遇到狂妄自大、尖酸刻薄的病人,老师会不卑不亢,语调会非常庄重而严谨,首先从气场上打掉病人的嚣张气势,让虚浮的阳气潜降下来。他说“不管来的是什么达官贵人,他是来找你看病的,那么你就是医生,他就是患者,这样才能压得住邪气,治得好病,不遵医嘱、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的患者病是不易治愈的。”这也就是他常说的“治病先治神”,因此才有“赵红军医师六不治”,其实这完全是为患者着想的。
赵老师深恶痛绝每天门诊量上百的所谓名医,他说那是对患者和医生自己的不负责任。赵老师会花较长的时间诊断和分析病情,尤其是初诊患者一般20分钟左右,上周一个榆林来的年轻女性,产后风湿,大热天还穿着很厚的衣服,足足看了40分钟。赵老师娴熟运用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脸上的一块斑,一颗痘,甚至是一道不明显的细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他常说:“中医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经常有病人一进门还没说话老师就把他的症状说出来了。赵老师的脉诊也使我大开眼界,他诊脉都是先诊右手,后诊左手,他常说:“中医治病先查胃气,如果胃气衰亡就很难康复了”。我常看他手指一搭上脉,病人的病位、病性、性格、脾气乃至不良嗜好(如吸烟患者的右寸脉常浮),包括一些难以启齿的隐私(如早泄阳痿患者的尺脉空虚,手淫伤精患者的脉象弦硬等)都如数家珍,令患者心悦诚服。然后再通过有针对性的问诊来一一验证脉像,几乎没有哪个病人敢在老师面前撒谎。
赵老师擅长治中风偏瘫、脾胃病,妇科病和不育不孕症。特别是不育不孕,从我到西安开始,每周都会有病员打电话来报喜。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经老师调治过的患者生男孩的居多,但他却平淡地说:“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孕症患者来诊时阳虚宫寒的居多,因此中药温阳的多,阳气旺盛了,自然男孩的几率就多一些了。”我也看他治不孕症的处方温经汤应用的频率很高。更不可思议的是老师居然能通过号脉判断胎儿性别,准确率竟然高达90%以上!简直可媲美B超了!如果不是平时善于细心观察之人绝不可能练出如此绝活。
老师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医生,一个严厉的老师,国医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所有员工包括病人都不得违犯。赵老师有“六不治”,凡属于“六不治”的患者,不管你是谁一律不接待,找熟人来说情都没用。我就亲眼看他一个北京来的学生看病,看完病后说还想给她堂姐再看看,老师询问了病情之后,坚决拒绝了,到底都没看上。我想,这是不是有些过于严厉呢?赵老师说:“属于六不治的患者都是很难治好的,要是治了没有治好,她白花钱你白费力,对医患双方都是损失。”
找老师看病必须提前一天预约,预约方式也比较繁琐,预约后没来又没说明原因的一律取消预约资格,每天门诊量控制在30个左右。我一开始很不理解,干嘛有钱不赚啊?赵老师说:“外国人常攻击中国人不守时,缺乏诚信,从医疗实践中看,确实有好多这样的患者。要治病先要正心,好多病其实都和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关。如此长期下去,既做不好人,也治不好病,不给他看其实也是给他治病,治随便和散漫的病”。
赵老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喜欢读毛泽东和鲁迅的著作,他们是老师的偶像,难怪如此!我是从重庆过来的,赵老师对王捕头充满崇敬和溢美之词,他从来不隐晦自己的观点。上次油麻菜来西安,他演讲结束临下台前,对油麻菜黄剑老师深深一躬,正如油麻菜所说“赵老师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啊!”
老师热爱中医事业,以复兴中医为己任,无时无刻都在宣传中医。看病的时候,老师都会花很长时间,耐心给病人用中医术语解释病情。虽然病人不一定能听懂,但很多病人一有问题首先来看中医。我才来半个月就看到了小孩高烧,急性胃肠炎,半月板损伤等急性病患者在第一时间选择来看中医,这也体现出赵老师在西安患者中信誉极高。一个3岁多的女孩,父母说以前来看过咳嗽,服了5副药效果和好,这次是吐泻发烧,晚上都烧到39度多了,赵老师给她开出葛根芩连汤加减,护士王仃仃给做了小儿推拿,耳尖泻血,等走的时候烧就慢慢退下去了,孩子家长很是满意。
老师毫不讳言,正如他空间日志所说,医馆的收费在西安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他说,传统中医的低廉收费在今天的经济社会是不利于中医的长远发展的,中医生都穷得叮当响,以后的孩子谁还愿意学中医呢?但他对学生看病却经常照顾,一个师大的学生唇炎两年,看了四次基本好了,送给老师一本《圣经》,写了许多感谢和祝福的话。一位外院的女大学生,眼睑腺粒肿在医院动了手术又复发了,还让她手术,她不得不选择来看中医。赵老师给她开了牛蒡解肌汤,这个方子是我抄的,护士张小蕾小心翼翼地给她在眼睛病患出泻血,泄了一次肿胀就明显下去了,现在已经好了一大半,女孩很感激!
赵红军老师的收费绝大多数病人都能接受,也有极少数的病人嫌价格贵,犹豫不决,甚至讨价还价,我当时很生气!在西医院看病,还没治疗,光检查费就几百上千,一个手术下来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他不嫌贵,一个月中药一千多块,他就嫌贵。学医难,学中医更难!培养一名合格的西医只要三到五年,而培养一位能用中医思维看病的中医师至少十年。中医研究的是形而上的“道”,看不见,摸不着,全靠悟性,要想学精通实属不易,甚至学到老才算勉强入门,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中医要是靠低价招揽生意,面对病人低三下四,笑脸相迎,过得穷困潦倒仅够温饱谁还学中医啊?还谈什么继承发展?
遇到这样的患者,赵老师会诚挚地和患者交流:“医生和患者要共同建立一个使疾病痊愈的良好气场,这样病才能早日康复。如不信,何不另寻其他医生”。有一个来自咸阳的女性,结婚数年不孕,在医院手术就动了两次,花费好几万,但一听说一副中药五六十元钱,她却心疼,那一次赵老师没有给她治疗。后来上周这个患者又来了,一进诊室就给老师道歉,老师给她开了处方后,医患都很愉快,老师说,这样病就容易治了。每个患者诊断之后,赵老师都会先询问和提醒患者是否有决心、有时间来诊治,让患者不要勉强,理性择医,理性缴费。但如果决定治疗了,缴费后则必须在治疗单上签字确认才给治疗,这其实也是督促患者遵守医嘱,促进疗效的一种手段。赵老师常说:“患者有选择医生的权利,医生同时也可以选择患者,医有医缘,非其人不治。医患之间需要更多地信任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病,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医患纠纷。”
老师不但对待工作细致,周全,非常严谨,教育学员也非常严格而又讲究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每周有相应的学习计划,定期会有考核,比我早来的张阳和刘洋同学,因为耳穴贴错位置和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已经罚做了两次俯卧撑了,我经常学习到晚上2点钟才能休息。一开始很不理解老师的想法,但后来才发现随着不断的总结,思维开始变得活跃,思路渐渐打开,思考问题越来越深入,条理变得清晰,文笔也越来越流畅。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会突然间灵光一闪就得到完美答案。
老师要求我多总结一些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向他请教,但当我向他请教的时候他却说:“我不会轻易回答学生的问题,但我最终会让你知道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你回去好好想想这段话的意思,想明白了来告诉我”。我这个不学无术的屌丝当然不会懂得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不过这难不倒我,有问题问百度嘛。当我在百度上搜索到这段话的含义时,我又被感动了一回,这才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老师说:“学习中医就是学一个的思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没有用的。要学会多思考,思考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思考的过程。作为一名中医生不但要会看病,还要会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能看病,会写,敢讲,这样才称得上是一名新时代的合格的中医”。
正因为热爱中医事业,拥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多读书,勤动脑,善于观察和思考,善于总结,对待工作和做人严谨,讲原则且严格要求自己,再加上时间的磨练,才成就了赵红军这样的明医,一位对待患者和学生都明明白白的中医。我非常荣幸的拜在赵红军门下学习,老师不但教我医术还教会我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做人,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带领我步入中医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