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药物性全身关节疼及游走性出疹案
西安中医赵红军老师医案 西安唐肖剑整理
张某 女 20岁 病历本号:133
2016年2月28日初诊:患者主诉因2015年夏季外阴瘙痒,自己用药后致尿路感染,后来经过数月抗生素治疗,即出现右髋疼痛,全身游走性出疹。2015年12月31日在交大一附院诊断为反应性关节炎,CT骨密度偏高。曾经市中医院治疗2月余,收效甚微且费用较高,患者难以承受。现症:全身性关节疼痛,骨骼肌肉疼痛3月余,疼痛部位以右髋为主,偶发麻,发紧。全身游走性出疹3月余,偶有抓痕,睡前易发。形瘦,面略红,舌瘦尖红,中后部苔略腻。口干,纳小,大便1~2日一行,稀。怕冷,手足心凉汗。常嗳气泛酸,左上腹痛,按压可缓解。小腹凉,腰凉。眠差,易醒、多梦,左耳鸣。月经常延后10日余,量少。末次月经2016年2月11日,外阴偶痒。
分析:患者木行体质,形瘦,舌瘦尖红,经期常延后经量少,此为木行人阴血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加之数月抗生素治疗,正气更虚,为外邪侵入提供了条件。全身性游走性出疹,全身性关节疼痛,这些临床症状,都要重视营卫表证的辨证。右脉软滑数,苔腻,舌红,湿热表现。左脉濡弱软,为风(脉浮)、为卫气营血不足(脉空虚无力)、为湿(脉软)。全身游走出疹,右髋发麻发紧,右项紧转痛都是应用风药的指征。脉濡弱,多汗,手足凉,说明卫弱阳气不达四肢,也是桂枝汤的指征。表虚汗多,体虚脉弱,为气虚不固,是玉屏风散的指征。全身性骨节疼痛,不荣则痛。右髋麻痛紧,风湿胶结,气血不畅。另外腰凉小腹凉,耳鸣,已有肝肾亏虚的表现。因此,在辨证为风邪、营卫不和、湿热的基础上,考虑调和营卫,益气固表,理血祛风(血行风自灭)。
辨证:风邪、湿热、营卫不和、气血亏虚
处方: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桂枝10g 赤芍10g 白芍10g 生姜5g
大枣5g 甘草5g 防风3g 白术10g
黄芪15g 鸡血藤30g 牛膝15g 蝉衣15g
灵仙20g 乌贼骨15g 香附10g 元胡15g 7付
按:此方桂枝汤中,赤白芍同用既养营又祛瘀清热,生姜大枣益气养营,玉屏风散祛风固表,黄芪补气固表,鸡血藤养血活血,牛膝引药下行。由于病人血虚,故采用凉润风药,蝉衣凉润祛风止痒,灵仙祛风通络止痛,乌贼骨活血止酸止血,香附元胡止腹痛(左上腹痛)。整体处方辨证为主,兼顾辨病。
2016年3月6日二诊:患者述初服药背痛加重,现已明显减轻。出汗减少,出疹减少大便不稀,右髋仍有不适。上方再加川断20g, 黄芪加量为20g 7付
按:药证对应,主症减轻。背痛初服加重乃是阳气渐复,正邪交争。仍有汗出,故增大黄芪用量(黄芪有闭表之顾虑,故根据进展逐步加量),再加川断补肾活血,通络止疼。
2016年3.13日三诊:全身疼痛已减轻很多,右髋疼痛亦减轻,出汗减少,述受热时身汗仍多。未出疹,右髋已不痛。月经未推迟,量不多,脉细弦弱滑。上方继服7付。
按:诸症明显减轻,守方不变。二诊三诊加减变化小,赵老师也经常提到面对一些疑难病症的时候,不轻易更换方向非常重要,治疗久病尤其考验医生的临床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