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打动我更多的应该是赵老师和他的师傅孙曼之老师为人师表并为中医亊业所作的默默奉献的精神更加打动了我,想起自己也作为一名中医人,为中医作了什么,与他们比较自己格格不如,作为一名中医人应该向他们好好学习!
今天加入师承中医交流群我没有什么更好的礼物奉献给群里的朋友,就中医临床常见皮肤搔痒症在多年临床微薄的一点经验积累和大家作以下探讨:
我原来是搞中医内科的,对中医皮肤病没有什么深究,每看到诸多临床患者让皮肤搔痒症病折磨的痛苦样子,我开始附属潜心研究中医皮肤病,内科临床大夫研究起中医皮肤病来应该是得心应手,在这里再强调一点,搞中医不论你看什么科病,只有学好中医基础和临床内科,再重视中医什么科都学来随心应手!
(二)浅谈皮肤病
“作为一名中医内科大夫比较阐长皮肤科,一定要牢记皮肤病多是形于外而发于内的”。因此皮肤病也要非常重视对脏腑的辨证。在诸多皮肤病的致病因素中,对湿邪与热邪尤为重视。我认为,治湿是治疗多种皮肤病的根本,治热则是治疗皮肤病的关键。多年来我治疗多种疾病的处方中,经常出现“四藤”,即天仙藤、鸡血藤、首乌藤和勾藤。曾有人询问“四藤”何以调和阴阳?答:“乃经验之谈也”。还有凉血五根汤,紫草根,板蓝根、白茅根、茜草根、瓜蒌根。湿往往起在人的下部,下部的两根腿在古代天根地柱,所以我们用带根的药以根达根,也还有以根断根。再则:多皮饮,确确实实多皮,源于中医一个五皮饮,叫陈皮、茯苓皮,干姜皮、桑白皮,大腹皮。这原来治什么的呢?原来治水肿、小便不利,管腹胀,我现在有时也是以皮达皮辩证治疗慢性荨麻疹。
(三)临床经验
1、诸多搔痒症源于营卫不和,临床有好多搔痒是营卫不和所致,如皮肤遇冷遇热就搔痒,调和营卫痒立至。方药以桂枝汤与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主,加减多以桑叶,地骨皮,浮萍,牛蒡子为主辩证。
2、血虚风燥,卫气不固,好多搔痒与血虚风燥有关,如老年性搔痒大多津血不足,皮肤失养,致卫气不固,这种情况的搔痒大多慢性搔痒,常见老年性与体质瘦弱人群,治疗以六味地黄与玉屏风散加减为主,偶尔也可以用四物汤和逍遥散加减,多以当归,元参,黄精,沙参麦冬类为主。
3、气滞血瘀,多见于女性患者和经期与更年期,面色晦暗,手脚冰凉,爱生气,也有午后潮热的,临床治疗多以桃红四物汤与柴胡疏肝散加减为主,药以丹参,益母草,鳮血藤,黄芪,丹皮,淫洋霍类辩证加减。
今天就此简单谈谈,来日方长!有不到之处望各位共同坦言并互相学习!谨以此篇分享给师承中医交流群和我空间的各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