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 牙痛医案

2016-05-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牙痛医案[方药]


蒋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陈女,57岁,2005年7月5日就诊。患者牙齿疼痛数日;舌红,舌下静脉瘀曲显露,苔黄,脉细弦。此乃风火牙疼。处方:艾叶10克,花椒15克,细辛15克,浮小麦30克,3剂。煎煮后,频频漱口。二诊(7月11日):诉漱口3日,即牙痛消失。


黄男,35岁,2006年5月30日就诊。主诉:反复出现牙痛牙痛3年余,遇冷、热、食硬物则辄易牙痛或酸,最近牙痛又起,已有10日,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处方:防风12克,花椒15克,细辛10克,浮小麦30克,3剂,外用漱口。二诊时牙痛消失。


分析:牙痛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可见于牙体、牙髓、牙周等多种病变,多与细菌感染有关。中医认为,牙疼多为风火、虫、虚。胃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中,大肠手阳明之脉入下齿中,故实证多属阳明风火;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故虚证多肾虚火炎。实证宜祛风泻火,虚证宜滋阴降火。牙疼发作甚为痛苦,药物内服起效甚慢,用漱口法治疗牙疼取效快捷,简易方便。艾叶、花椒、细辛均有辛温止痛之功,再取浮小麦味甘咸凉,甘缓止痛。其中花椒、细辛有局部麻醉作用,可使牙痛缓解迅速。《御药院方》(细辛散)、《圣济总录》(细辛汤)以及《吉林中草药》均记载细辛煎汤漱口可以治疗牙齿疼痛。《圣惠方》及《食疗本草》记载一味花椒漱口即可治疗齿痛;民间有直接将花椒粒纳于龋齿洞中止痛者。《纲目》云浮小麦有散血止痛之功,而防风本有祛风胜湿止痛的作用。艾叶、花椒、细辛均有抑菌作用,煎汤含漱止痛,又可维护口腔局部微环境平衡。



牙痛医案[针灸]


来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贺普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谢新才,等编著)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由体内蕴热,过食辛辣厚味,复感风邪,侵袭阳明经络,郁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发为阳明风火牙痛,此为实证;亦有素体肾阴不足之人,虚火上炎引发牙痛者,此属虚证。


【临床表现】

牙痛甚烈,兼有口臭,舌苔黄,口渴,便秘,脉洪等症,乃阳明火邪为患;如牙痛甚而龈肿,兼形寒身热,脉浮数等症者,为风火牙痛;如隐隐作痛,时作时息,口不臭,脉细或牙齿松动者,属肾虚牙痛。


【治疗】

治法:散风泻火,填精益肾。

取穴:合谷、下关、颊车。

刺法:毫针刺,实证用补法,虚证用泻法。


【典型病例】

李某,男,65岁。牙痛1天,昨日开始左上侧牙痛,疼痛隐隐,时作时息。患者恐惧拔牙而不愿到口腔科就诊,而要求针灸止痛。望诊:舌红,少苔。切诊:脉弦细。辨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治则:滋阴补肾,通络止痛。取穴:患侧颊车、双侧合谷、太溪。刺法:太溪用补法,余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针刺后,疼痛有所减轻。共治疗2次,牙痛消失。


【按语】

手阳明经入下齿中,足阳明经入上齿中,故取阳明经的合谷、下关、颊车作为主穴。风火牙痛配外关、风池;实火牙痛配内庭、劳宫;虚火牙痛配太溪、行间。龋齿引发的牙痛,针刺只能起到暂时性止痛效果,对炎症性的牙痛,针灸能起到一定的消炎作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