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经验

2016-08-30
来源: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进展期胰腺癌常伴有疼痛、黄疸、恶心、呕吐、恶病质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仍是胰腺癌治疗的首要目的。


  胰腺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微创治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及其它治疗。中医药疗法作为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而且可以消灭抑制肿瘤。现将我的中医治疗胰腺癌的点滴体会汇总如下,供同道参考。


(一)肝阳不足、寒湿内盛挟热为胰腺癌的主要病机


  胰腺癌古称“伏梁”,中医古典文献中有关伏梁的病因病机多认是气机不畅、脾湿困郁。病因多源于七情郁结、或饮食失调,久而肝脾受损,脏腑失和,脾运受阻,湿热内蕴,瘀毒内结所致。若从脾从湿热治疗仅能改善部分症状,不能消瘤,效果并不理想。


  我从临床观察发现,治疗胰腺癌可从厥阴论治,该想法源于我曾治疗的一位68岁男性胰腺癌患者,化疗前每日大便1-2次,用吉西他滨化疗后每日腹泻近20次,往往便泻裤中,苦不可言,用甘草泻心汤、葛根芩连汤无效,改用乌梅丸后3日大便正常,疼痛缓解,食欲正常,体重增加,回头反思发现胰腺癌主要症状与厥阴病提纲相符,之后遂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胰腺癌效果很好。


  为深入研究胰腺癌与厥阴病的关系,我们回顾性调查六年以来本院临床收治的有明确诊断的100余例胰腺癌患者,探讨临床症状与分期、临床症状与部位有无相关性。结果提示从患者的首发症状及就诊症状来看,胰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症状大致相同,均为上腹饱胀不适、上腹痛、纳差、消瘦、黄疸、腰痛、肩背痛、乏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腹部肿块、口干、发热。


  这些症状中,仅黄疸在胰头癌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胰体尾癌,而上腹饱胀不适、上腹痛、纳差、消瘦、腰痛、肩背痛、乏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腹部肿块、口干、发热症状与肿瘤的分期、肿瘤的部位没有明显相关性。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上腹饱胀不适,上腹痛,纳差,消瘦,腰痛,肩背痛,乏力,首发症状患者多伴有腹泻、恶心呕吐、腹部肿块、发热。


伤寒论厥阴病提纲所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腺癌的主要症状与厥阴病提纲对照来看,其中上腹饱胀不适、上腹痛、食欲下降、腹泻均符合厥阴病的临床表现。


  厥阴病的本质是肝阳虚,导致寒热错杂。肝主春,肝为阴尽阳生之脏,寒乍尽,阳始生,犹春之寒乍尽,阳始萌。肝中之阳,乃春生少阳之气,始萌未盛,故易受戕伐而肝阳馁弱,形成脏寒。然又内寄相火,相火郁而化热,于是形成寒热错杂之症。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三症,乃相火内郁而上冲所致。肝阳虚馁不得疏土,则有饥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此为脏寒之征。据此,胰腺癌主要病机为肝阳不足。


  此外,胰腺癌极易肝转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也可佐证胰腺癌主要病机是肝气不足。同时发现胰腺癌容易周围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这符合中医痰湿表现,所以可以说胰腺癌肝阳不足是本,寒湿内盛挟热是标。


(二)治疗以温阳散寒祛湿散结并举,选用乌梅丸加减


  目前治疗胰腺癌的药物多为清热利湿散结中药,偶有症状改善、瘤体稍微缩小医者便津津乐道,其实不然,中医药治疗胰腺癌仅仅症状改善、瘤体稳定是不够的,必须瘤体消失方无后顾之忧,瘤体消失必须温阳散寒祛湿散结并举,祛湿散结以祛其邪,温阳散寒以扶其正,寒湿得去正气易扶,肝阳得扶寒湿易去,两者相得益彰。


  众所周知,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主方,在温肝的基础上调其寒热,寒热并用。同样乌梅丸也适合胰腺癌的肝阳不足、寒湿挟热之证。肝藏血,主疏泄,体阴用阳。体阴是指肝藏阴血,以滋养肝体、涵敛肝阳、化生胆汁作用;用阳是指肝的功能而言,是以肝阴为物质基础的。


  乌梅味酸,性温,入肝经,敛肝柔肝,且具有生发之性,但不能生血,故配以当归温补肝血, 二者同补肝体,可助肝阳之用。人参益肝气,附子、干姜、细辛、桂枝、川椒五味辛热之药配合人参以温阳益肝之用。肝之阳气在生长阶段易郁而化火,故加黄连、黄柏清火热之邪。且黄连配附子,一清热燥湿一温阳化湿,湿热可尽除。干姜、川椒温中,可化中焦寒湿。细辛、黄柏合用起沉寒、清湿热。桂枝温心阳,推动阳气上升。


  简单的慢性胰腺炎用乌梅丸就可解决,但胰腺癌属沉寒痼冷之疾,非乌梅丸原方所能胜任。胰腺癌较之一般厥阴病,肝阳更虚、寒湿更重,同时兼有癌毒、邪热、血瘀。方中可加用生黄芪补一身之气血且擅长补肝气。结合胰腺癌易出现肝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在治疗时加用养肝之药白芍,与当归共用养肝血,调肝气,减少肝转移的机会;淋巴结中医属“痰核”,“痰核”病因多为寒湿、痰凝,乌梅丸中已有大量温阳散寒燥湿之品,可再加猫爪草、海浮石、蜈蚣等化痰祛风之品治疗淋巴结转移。


  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虽然在于正气不固,但肿块形成必有毒邪蕴结,在治疗过程中,仅用温阳散寒祛湿药物实难奏效,非攻不可中病,当予以毒攻毒之药,可选用蟾皮、壁虎、斑蝥、龙葵、蜈蚣、小白花蛇等,“以毒攻毒”之药多伤气、伤胃,术后无瘤者、体弱者用药宜少、用量宜轻、用药时间宜短;


  肿瘤发展迅速,体壮者可选2-3种药物,量可大。胰腺癌多伴疼痛,说明血瘀是胰腺癌形成的主要病因之一,加乳香、没药以活血化瘀,而且活血类药物可助肝之用,促进肝脏疏泄功能恢复,肝脏疏泄功能恢复,瘀毒结聚宜除,且痰湿、瘀毒不易结聚。


  在胰腺癌的治疗过程中,需加用抗肿瘤中成药,如复方木鸡合剂、金龙胶囊、华蟾素片、得力生注射液等。而且结合整体辩证外用温阳化痰软坚散结之品,药用川乌,草乌,海藻,海浮石,川椒,猫爪草,胆南星,山慈菇,壁虎,肉桂各90g,麝香1g,浓煎外用,每日4-8小时,对消瘤、缓解疼痛、治疗腹水都有很好的效果。


中药基本方

乌梅30-60g,当归15g,细辛3g,川椒6-10g,桂枝15g,黄连3-10g,黄柏10-15g,党参15g,干姜10-15g,制附片10g(先煎),白芍20g,生黄芪30g,壁虎30g,猫爪草30g,海浮石50g,乳香10g,没药10g,鸡内金3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加减用药及治疗思路

  • 黄疸者加茵陈15g,配合芒硝1g、枯矾1g冲服;

  • 上腹疼痛、腰痛甚者加痛点刺血拔罐;

  • 便秘者加酒大黄10g;

  • 上腹胀者加厚朴10g、大腹皮15g;

  • 湿重口干甚者加薏仁米30g、苏梗15g,湿气化则口干缓解;

  • 食欲差者对脾俞、胃俞、足三里刺血拔罐艾灸;

  • 腹泻者加赤石脂15g、石榴皮15g,同时加大乌梅用量至60g;

  • 恶心呕吐者加旋复花15g、代赭石15g;

  • 气虚乏力甚者加艾灸气海、关元;

  • 阴虚甚者加知母15g;

  • 瘀血甚者加莪术10g,水蛭6g;

  • 合并腹水者加大腹皮15g、龙葵10g,去川椒易川椒目10g,同时与细辛3g、川椒目10g、龙葵10g、桂枝10g、生黄芪10g共研细末敷脐部,外置艾灸,每日一次,每次2小时。


来源(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