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

  • 详细介绍
  • 基本资料
  • 评论

 蔡长福,男,安徽淮南人,生于1946年,从医四十余年,现行医于安徽马鞍山市。师承民间中医并潜心钻研经典,博涉经史百家,学验俱富,治病慎思明辨,在学术思想上,崇古而不泥古,在临床实践上擅用经方,独具心得,疑难杂症多应手而愈,对腰椎病,乳腺疾病,胰腺病等等都有很深入的造诣。患者敬重,学生赞扬。所收弟子众多。创办江南蔡氏经方医馆,自编中医歌诀如《热病一百问》、《太阳表证歌》等等,撰有《蔡长福经方锦囊》,并集《伤寒杂病论》与《黄帝 内经》之精华自创《六经辨证图谱》,使读者可以更好的通伤寒之理,临床上见病知源。


蔡师对中医学的十大贡献:
1.蔡师彻底坚持六经辨证,以六经统摄百病,思维精纯,为后人学医入门最佳选择。


蔡长福老师在临床上,是我所见到的真正能够彻底坚持六经辨证的一位明师。古往今来很多人谈六经辨证,说伤寒论,学伤寒论,讲伤寒论,但实际上你看他出手处方的时候,他就远离伤寒论,你们想想是不是存在这种现象?他每天在说伤寒论,给别人讲伤寒论,写文章也写伤寒论,实际上你跟他抄方,你会发现,他用方并不是伤寒论方,他对经方的方剂进行任意的加减,像柴胡和黄芩的比例,张仲景用柴胡和黄芩的比例一般就是8:3 ,但你看一些医生开方,柴胡10克,黄芩12克,这样的比例是比比皆是,为什么这样比例?也就是他内心对张仲景医学并没有吃透,张仲景用柴胡和黄芩的比例就是8:3,而他们对这个东西任意理解和发挥,当然他们认为自己是很有心得的,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心得,不是张仲景的心得,张仲景不是这样用方的。
 现在还有很多人打着仲景心法的名义自作主张用药的现象,这种人嘴上说用方思路就是来源于张仲景,可是一开方子就是六十克一百克以上的附子,只知道温化三阴,三阳病的方子基本不用,我就知道某个火神派的弟子,他用方有特点,所有病人来了以后,就这几个方剂: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附子理中汤。所有的病人来了就这几个方剂,倒来倒去,倒来倒去。他嘴上也是说我是学张仲景的,但是开方同张仲景相距十万八千里,张仲景不是用这三个方剂统摄天下的。这种现象在
学张仲景,信张仲景,实际上开的不是张仲景的方。这就好比说你非常喜欢你老婆,天天对她说我爱你,我疼你,但你又天天跟另外一个女孩勾勾搭搭,就是这么一回事,你说你爱伤寒论,实际你不爱,你说你信伤寒论,实际上你不信,砂仁附子桂枝尖,超大剂量山萸肉黄芪往上堆,这根本不是仲景的用药习惯,你总要对伤寒论方剂做太多的加减,你总要加上自己的想法,以后千万不要说这是什么仲景心法,你自己开方子一半以上都加上干姜附子,这绝对不是仲景的用药频率,你这就没有用张仲景的思路,但是这些人却最喜欢在嘴上说仲景如何如何,这种心口不一,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
 我为什么认为学医要从伤寒论学起呢?它最有规范,最有规矩,最有法度。日本有个医学家叫尾台榕堂,有研究汉方,对汉方有了解的学员,应该听说过这个人,他说过一句话“研究张氏方者,能自幼而壮而老,造次颠沛,必在于斯。犹如身在当时,亲受训诲,则自然术精技熟。遇病开方,灵机活动,意之所向,无不如法,操纵自在,左右逢源。病虽万殊,又何难应之有,此即所谓以简御繁之法也。”这是尾台榕堂一生对张仲景医学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体会,张仲景的方是可以治疗万病的,他给万病以准绳。但是鉴于我们国内这种状况,嘴上说伤寒论,实际上不用伤寒论的人大有人在。
蔡老师就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他讲伤寒论,学伤寒论,在实际临床中就是用伤寒论。他实际临床用药大概就是55味左右,常用方也就是二十几个,对天下所有疾病,基本就是这二十几个方子加加减减就能实现很好的疗效,经过我们这两年的观察,有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人都是首诊就能见效的,一般来说多次复诊仍然不见效的,千人里面也就几十个,他们的名字我们都能想得出来,就是那么几个人多次复诊不见效,这是为什么?后面我也要分析,有些病人骨髓空虚到一定程度,五脏内的精髓空虚到一定程度时,那是很不容易见效的,比如流产刮宫三次以上,少年时候手淫过分的,这种是属于气血亏虚的太严重,不是说你用草木中药,在几个月内就能给他还原,我们长期做临床的朋友对这个肯定是有了解的,很多病人身体亏虚到一定程度,补是很难补上去的,临床现实就是如此。


2.蔡师实现了伤寒论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实现了伤寒论与人的生老病死规律的结合,把对中医的理解贯彻到日常生活中,用平易的语言准确解释了人体生理病理。开辟了一条易学易用的蔡氏经方大道!
有很多弟子在学习了蔡氏经方以后,都曾跟我讲一样的话,这个东西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在济南会议的时候,有好几个弟子来找我,都说了同样一句话,就是“拨云见日”。看了蔡老师的书籍以后就是拨云见日。
蔡老师把伤寒论与日常生活进行结合,与生老病死,衣食保暖以及人的生长发育都进行了结合,我认为这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比如蔡老师讲“伤寒论深,深不可测,浅,浅就在皮毛”这是多么经典的话!古代的医学家,他们临床到一定程度,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后,就会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来诠释经典,蔡老师也是这样,他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我在整理他思想的过程中,一直就很注意一点,就是不采用其他人的解释来解释蔡老师,我只采纳《内经》和《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三本书他们本身的语言来解释蔡老师的思想,不会采用任何其他医家对伤寒论的注解,因为蔡老师他已经自成一家。当一个的医学水平到了一定境界以后,他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典,这个时候你就不需要用后世那些医家的话来注解这个经典,因为这已经是一个独特的体系。
   像叶天士同他的弟子们泛舟于湖上,侃侃而谈,任性挥洒,然后就写下了《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在任何经典中都是找不到的。这是叶天士他自己当医学水平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对人体生理的一个入骨入髓的理解,这个时候就不应该用其他医家来理解,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标版。我在给蔡老师做资料的时候,也很注意这一点,不用其他医家的语言来解释蔡老师。只用《内经》和《伤寒论》《金匮要略》,这是蔡老师思想的来源。蔡老师的思想是非常独特的,他把生活同伤寒论结合起来,把中医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住一行,这些细小的工作中,我认为这是非常伟大的,他真正实现了伤寒论的平民化,生活化。并且他能讲的出,还能做的到,有的人就讲的出但是做不到,我认为蔡老师在这方面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眼老师。
3.蔡师从深层理清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关系,实现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一体化解释,深化了中医学对人体的理解。
对于《伤寒论》同《金匮要略》的关系古往今来也有很多说法,像有的人说伤寒论是治伤寒的,金匮是治杂病的,但是蔡老师认为伤寒金匮是上下一体之作,一气贯通。蔡老师经过反复的分析和多年的体验发现,张仲景的伤寒论写的是新病,新病是什么?就是说一个标准的人,在张仲景心目中有一种标准的人,某一种特定体质的人,他新感了外邪之后,在十三天以内的疾病发展变化,这时写出来的伤寒论。像一个身体壮实的人,突然感受了风寒,出现标准的麻黄汤证。一个身体一般,但平时没有什么病,只是气血不怎么旺盛的人,突然感受风寒,变成一个标准的桂枝汤证。这个病在十三天以内一般是按照六经进行传变,张仲景首先对伤寒论立了一个标准,标准的人,标准的证,标准的方,这是张仲景立方的一个根据。张仲景讲的是在某一个特定状况下,一个人感受风寒以后,人体所发生的变化,壮实体质的人感受风寒以后可能就会出现麻黄汤证,体质虚弱的人可能会得桂枝汤证,并且定了一个标准,桂枝汤的“淅淅恶风,恶寒发热,鼻鸣干呕”等等这都是标准证,当这些标准证全部或近乎全部出现时就要使用标准方,也就是桂枝汤原方。但是我们在实际临床中,很少见到标准的桂枝汤,麻黄汤,标准大柴胡汤证,标准的大小青龙汤证,标准的四逆汤证,标准的理中汤证,这在临床中是难以见到的。为什么伤寒论中的标准方证我们很难见到呢?就是因为张仲景写的是一种新感病的样板,你对伤寒论条文进行研读以后,你会发现他只写到十三日,也就是十三日以后张仲景就很少再写了。十三日以后的病辨到哪里去了呢?辨到金匮上去了,这就是金匮杂病的来源。
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一个伤寒学家说过一句话叫“伤寒如流水,杂病如漩涡”伤寒如流水一般的流动,杂病是流水在变化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漩涡,一种独特的花纹,他也主张伤寒金匮是上下一体之作,但在蔡师傅这里他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蔡师傅认为伤寒论讲的主要是足六经的传变,我曾同蔡师傅相互探讨过为什么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特别重视足六经,而不是手六经?我们想一想,内经里面有一句话“人生于地,悬命于天”人生于天地之间,但实际上人与地面靠的更近,而足与地靠的更近,所以人的立身之本是在地上,他也受天的影响,但他的立身之本,一身气血之源都在地面上,所以我和蔡老师是这样认为,就是张仲景特别重视足六经是因为人更贴近于地面,人本身气血骨髓的来源更加接近于地,所以张仲景特别重视的是足六经对人体的基础性作用,为什么?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这是人体一切气血化生之源头,“肝胆为一身清阳之枢纽,为一身气血生发之萌芽”(这是后代搞圆运动的医家喜欢讲的话),脾胃是一身后天之营养的根本来源,肾是先天之精的来源,这样一个人体他才有了根,这三经都是落在足上的。你比如手太阴肺,若脾家虚寒,脾家不实,手太阴肺他能长的好吗?谁决定谁?是足太阴决定手太阴这样一个关系,而不是手太阴决定足太阴。这就强调了足部六经对人体的一个基础性作用,手六经(疾病)是长期的足六经(疾病)不解而产生的传变。
我跟蔡师傅对金匮进行研究以后,就发现金匮很可能就是这样写出来的,金匮所述疾病就是以手六经为主要的治疗对象来论述的,像胸痹心痛的疾病,你可以理解为这一篇所涉及的就是手少阴心,肺萎肺痈咳嗽篇你可以理解为他主要涉及的是手少阴肺,腹满腹胀寒疝宿食篇你可以理解为他主要涉及的是手阳明大肠,有很多大便不通,腹满,寒疝等这些都是大肠的问题。我们是这样理解的,算是一家之言,但是我认为这种理解很有道理,足六经对人体产生的是基础性作用,手六经是足六经长期不解而所发生的一种演化。
足六经的病可以常年携带,手六经的病也可以常年携带,这也是蔡师傅一个独特的观点,他提出了一个名词叫做“携带”,像太阳病,实际上一个人的太阳病并不是按照十三天来传变的,因为人体并不是按照标准模型来生病的,太阳病可以携带几年,几十年,比如鼻炎的额头痛,这种病在临床上你见到的疼三年五年的都有。我认为蔡师傅在这一点上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叫做“携带”是非常好的。理解了足六经和手六经的关系,我们就对疾病的全景有一个大体性的认识,我们对疾病的来源及归宿就有一个大体性的认识。少阴篇里有三急下证,为什么出现哪些症状要急下呢?胸痹心痛短气病里张仲景用瓜蒌薤白枳实汤,他为什么用枳实来降气?为什么治疗肾病的时候会用承气汤来通腑泄热降气?为什么治疗肾病,心病有些思路是重合的呢?蔡师傅就发现,心衰的病人,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你给他用柴胡桂枝汤表里两解以后,再用小承气汤把这个气往下一顺,心功能很快就能恢复。心也属于少阴,少阴篇里的肾也属于少阴,少阴属于小阴,小阴最怕热邪,热邪积聚于上焦就会产生胸痹心痛短气,当热邪积聚于少阴肾就会产生现在的尿毒症,肾炎等之类的疾病,这样就有了一个伤寒与金匮的全面打通,也对人体的生理变化有了一个非常确切的把握。
我讲的这些东西是理论,不要着急啊,现在有一些中医学的实用主义,就是你不要给我讲理论,你直接告诉我这个病人出现了什么症状就用什么方,我以前就是学那个的,但后来放弃了那样一种学法,我曾经对方证对应下过很大的功夫,胡希恕七十四小时的录音我是完整的听完的,他是否定了脏腑经络学说,主张病人出现这个症状这个脉的时候就用这个方,不需要用经络这些东西来解释,他自己创造了三个名词,表,半表半里,里。开始的时候我觉着这些东西好的很,很简明,好像中医学就是这么回事了,然后下了很大的功夫,七十四小时的录音,就是学胡希恕的人你也未必能听完吧?我是完整听了两遍。但在临床中遇到蔡老师以后我的思想就改变了。我后来想了想,张仲景那个年代怎么能否认脏腑经络学说,而创立一个表里,半表半里这样一种系统呢?这违背了历史史实,张仲景生于东汉,两汉时期那都是一个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大行其道的时候,张仲景怎么能背离那个时代独出一格的抛弃脏腑经络学说,抛弃经络传导,抛弃脏腑寒热虚实,突然来一个表里,半表半里,你若问问张仲景,他可能也很纳闷,我可没这么讲呀。
我在学习过程中就发现这些问题,有的人抱着实用主义,认为你告诉我这个方治疗这个病就行了,不要讲太多,这些理论你们都讲不清,实际上不是讲不清,是讲得清的,讲得清,也能做的出来,这是我在见了蔡老师以后的想法。在见蔡老师之前我看一些书,发现他们讲的都不一样,对人体的变化讲的也不一样,当然这些人都已经去世了,我也没有当面考证过他们的临床效果到底真好还是假好,还是说只是一些擅长写作的儒生,兴致所来,挥洒而成的一部医学大著?是不是存在这个嫌疑?我们都考证不了。生在这个时代我们遇见了蔡老师,这是一个活生生,正在使用张仲景的思想治病救人的一个大师,我们要好好的跟蔡老师学习,理论我们能听得到,有疑惑还可以问,临床效果你也可以验证,你想这个时代多好,有很多医学大师,比如有人崇尚黄元御,但是我看了以后很疑惑,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我也完全通读完了,如果说黄元御的方子好用,但在实际临床中很少见到有用他方子的医生呢?天魂汤,地魄汤几个人在实际应用呢?麻瑞亭是他的传人,也没有传下去,以及现在他的一些传人,学习者,临床疗效我也没有见到有多好,这是一个现实情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现实一点,很多人说的好,理论讲的也好,但实际跟诊十天你试试,你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你真枪真刀的跟他在那里比划比划,脱掉他身上那身权威的衣服,那身白大褂,把他从医院里拉出来,让他在街上开个铺子,你试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恐怕实际上并不行。(掌声)
当然你们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验证和方法。对于蔡老师,我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实际的观察跟诊确定蔡老师临床有效率是极高的,病人初诊有效率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有的,若长期复诊,假设第一次没有效,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蔡老师也不是神,假如第一次复诊没有效,第二次复诊也会有效,这样有效率能到到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经过两三次复诊以后整体有效率是能到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是偶尔,是现实的情况。我们也有大量的医案记录,记录在电脑里面,证实就是这样的。我当年也考察了很多民间医生,包括学院里的医生,有过很多考察,能达到这个疗效的少之又少,能达到百分之五十的就很少了,这是很现实的情况,当然人不要对自己太乐观,人总是有盲点,你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观察你,把这个统计汇报给你看,你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人是应该有这种反思能力,陕西有个中医叫孙曼之,他年轻时出诊发现自己临床实际有效率才百分之三十,为什么有效率这么低?可是病人还是在逐渐增加,这是怎么回事?他对这种有效率就产生了怀疑,于是闭关苦读几年,才又重新行医,这是很现实的。

4.蔡师从新阐释了“谷疸病”的原理以及治疗办法,填补理论空白,发掘古方胃疸汤,扩展了中医对于内科疑难病的治疗办法。
蔡老师对人体的认识有一个谷疸的理论是非常新颖的,现在西医学已经证实人体内存在一个胰腺,这一点我们古人是论述比较少的。蔡老师认为《金匮》里“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这个谷疸就是胰腺,这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胰腺的位置在十二指肠小弯处,开口于十二指肠,胆管又从开口处经过,所以胰腺的热病会导致肝胆气机的不降,肝胆热病的根源我们就找到了。肝胆气要往下降,但胰腺已经水肿,炎症了,胆气怎么往下降?胆汁的排泄也不正常,这是一种长期携带的状态。未必在检查的时候能明显的发现胰腺有炎症水肿,但师傅就通过对《金匮要略》的深入思考发现这个问题,以解剖位置来说,胆管开口离胰腺最近,他把守胆管往下,往十二指肠输入的一个关口,肝胆疾病,胰腺疾病,十二指肠的疾病,都可以找到他的来源。前一段时间师傅治疗一个肝萎缩的病人,现在已经完全治愈。另外像肝硬化,胰腺结石,胆结石,各种肝炎,肝癌,胰腺癌,十二指肠等的一些疾病,在人体中焦的这个位置,我们就都找到了明确的思路以及治疗办法。我认为这一点对提高我们整个中医学的认识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个方在蔡老师的书里面有,非常重要!你们一定要记下了,临床上常用常新,尤其是四十五岁以后的热病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这个方。我翻阅了从建国以来到现在中国期刊网的文献,发现中国人好像把胃疸汤这个方彻底遗忘了,没有一家论述过这个方子的使用,蔡师傅从新发掘了这个方子,让它从《医宗金鉴》里复活了,这个功劳非他莫属。

谷疸汤(胃疸汤)
谷疸热实宜乎下,不实宜用胃疸汤;
茵陈胃苓减草朴,连栀防己葛秦方。
注:胃疸汤,即茵陈、茯苓、白术、泽泻、猪苓、车前草、黄连、栀子、防己、陈皮、苍术、 葛根、秦艽也。

治疗肝胆疾病有几个加减,当肝胆热病特别明显时合大柴胡汤加减,肝胆湿热的合茵陈蒿汤加减,当胃肠实热严重时合白虎承气汤加减,当病人携带表证时合葛根汤、各半汤加减。这样三阳经就全部顾及全面了,所以蔡师傅的网撒的很大,但是收的又紧,他的每一味用药都有明确的打击目标,你看他用方有时二十几味,但他的用方思路是非常清晰的。
这都是一些大方大法,大的思路一打开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就会很快的上一个台阶。
关于合方的使用,我听一些学员说,最常使用一个方或两个方的合方,而蔡老师常常使用四五个方的合方,这个思路也很新颖。现在我们中医界有一种可以说不太好的认识,追求开方的药味要少,包括国内一些规模巨大的中医院,内科临床开方常在十味药左右,吃后管不管用,谁在医院谁清楚。我认为这种思维太单一。当一辆汽车跑了三四十年以后,你不能说他哪个零件坏了,实际上他没有一个零件是好的,我们人体也是这样。蔡老师把人体分为四十五岁之前和四十五岁之后两个阶段(当然这是一个界限,不是说非常标准的,是可以根据地域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改变的)四十五岁之前三阳经经气还旺盛,因为三阴不亏虚,三阳的经气就会旺盛,它还有化生之源,大肠湿热还没到一定程度,谷疸的热化还不明显,这个时候用方可以单纯一些。四十五岁之后三阴经气本能已经衰败,三阳经气随之衰败,人体对于水谷精微,对于饮食的运化能力就极大的下降,这个时候产生的湿热是非常大的。而能到医院住院,西医百治不效,然后到你诊所来看病的,四十五岁之前的其实不多,大部分都是四十五岁之后的患者,这个时候再用个几味药,十味药就能把他的一切病理拦完了,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人体已经在多个脏器,在三阴三阳都已经生病了时还用几味药,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偶尔能用十味八味药的方把病人治好了,甚至某一次用了一两味药治愈了某人多年不愈的疾病,然后引以为乐,被眼前这点成就迷惑了,长此以往,将会有更多是你可能没治好的,当然很多这个没治好的你就忘记了。但如果你用非常清晰的组方思路进行合方,有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不要嫌药多,关键是思路要清晰。蔡师傅开出的方为什么这么稳,平均有效率这么高,就是因为拦的多,他在三阴三阳上同时安排了士兵,架设了火力,人体六经都能顾及到,治病就稳妥许多,平均有效率就提高,但是这一切并不杂乱。


5.蔡师完整归纳了热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办法,为湿热病的诊疗指明了方向。

6蔡师在临床上对多种疾病形成了高效诊疗方案,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像对腰椎病,蔡师傅有一套完整的诊疗思路,效果是非常好的,他的思路也非常独特,他是从湿热来论治腰痛的,这个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我年前时总感觉坐的时间长了就会腰酸,若要一般的中医来看,腰痛,腰酸,以及腰上的一些不适,多是因为肾虚,寒湿等造成的,然后杜仲,巴戟天等这些治疗腰痛的腰就一堆一堆的给你开上了。蔡师傅三十年之前也曾经这样开过方,但在临床上发现效果不好,后来某一天他把这个思路进行了转化,用清湿热的思路来治疗腰痛,腰酸以及各种腰椎的疾病,腰上韧带的疾病,肌肉的疾病,发现疗效大大提高。这也算我师傅一个非常独特的思路。常用的方有茵陈五苓散,若不是恩师指点,大概我们想一辈子也想不出来茵陈五苓散能治疗腰痛。
年前时我觉着腰酸,当时王佳钰给我开了一个大柴胡汤加茵陈五苓散加白虎承气汤,我本人又长的胖一点,想着胖一点喝药量应该大一点,然后我就把这两天的药一上午就喝完了,没想到我这个腰酸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过,就一剂药,到现在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了,腰酸的情况再没有发生过,现在坐几个小时也没有关系。(掌声)
像这样的方子,大柴胡汤,茵陈五苓散,白虎承气汤,治疗腰痛,如果不是遇见恩师,可能你下辈子当医生都想不到,真是这样。这就是一个医学天才,一个医学导师能够给予我们的一种高屋建瓴,超越我们一般思维水平的东西。这两年我见到师父治疗腰椎病,有效率极高,很多患者都是自己好了以后再带患者过来,过年时那几个河南的患者,一个就带三个过来看病,现实就是这样,在师傅那里坐着聊天,玩是时候,偶尔能见到有人进来给师傅打招呼,问问是谁?这是七八年前的老病人了。什么病?腰椎病,当年就是我治好的。这在师傅诊所里是常见的事情,我第一次到马鞍山的时候,还见到四十多面安徽本地人送的锦旗,主要就是感谢蔡师父治好了他们的腰椎病,可是师父并不看重这些锦旗,后来都被捡垃圾的人收走了。


下面这个方,是师傅治疗皮肤病的一个基本方:
野葛根  桂枝   白芍   麻黄   白术   杏仁  炙甘草  升麻   丹皮  赤芍  茯苓   桃仁   柴胡叶 黄芩   栀子   厚朴   枳实   槟榔  大黄  生石膏  知母    薏苡仁  连翘
你们可以看看里面有多少合方呀?
葛根汤,升麻葛根汤,麻黄汤,桂枝茯苓丸,小柴胡汤,小承气汤,茵陈蒿汤,麻杏苡甘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
中焦虚寒加干姜,党参。下肢皮肤病,加上木瓜,苍术,黄柏,牛膝,注意脚气也是这个治疗方法。小便不利或者水肿或者分泌物非常多的加上五苓散,茵陈蒿汤,麻黄连翘赤豆汤。

   你们来到这花了钱,花了时间,就这一个方,你们回去就可以支撑起一个单独的皮肤病科专家门诊。像我回到家以后,有一位牛皮癣的患者,西医叫银屑病,三五年不愈,全身都结成疙瘩,皮肤隆起,就用这个方加减,一个月就消失了百分之七十。并且过年的时候他又给我带来两个银屑病患者,一个长在头顶,一个长全身,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你们来了以后就这一个方子,你们这个会议本钱就全回去了,这个方也算是首次公开,你们一定要认真记下了,回去把这个方多加琢磨。
   实际上这个方子涉及到表,筋膜,皮里毛外之间的东西,还有脾胃,肝胆,所有皮肤病发生的几成原因,蔡师傅都做了层层设防,每一层都进行了守卫,每一层都有明确的目标。麻杏苡甘汤可以除皮中之水,麻杏石甘汤可以除皮中之热,另外还有淤血的原因,湿热的原因,肠胃湿热也好,肝胆湿热也好,上焦湿热也好,下焦湿热也好,这一个方子全都顾及到了,你们回去可以仔细分析一下。虽然看起来有很多药,但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都是几个原方进行的加减,没有拆方,你们可以仔细琢磨琢磨,我想就这一个方,你们回去治疗皮肤病,完全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有效率。(掌声)
(老师,这个剂量怎么处理?)
蔡师傅锦囊里有几个皮肤病的案例,你们可以作为参考。蔡师傅一般开的都是两天或者三天的药,你们除以二或者三就可以了。
(可以治疗所有的皮肤病吗?)
不能说是所有的皮肤病,像糖尿病晚期引起的皮肤溃烂,那可能就不是这个方子的力量所能达到的。但常见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皮肤病,这个方子明显改善症状是足够了。
(白癜风如何加减?)
湿疹,白癜风之类的患者可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若表上营卫不达的可以吧白术苍术的用量加大,这是师傅告诉我的一个加减法,你们可以临证发挥,因为我们临床上遇到的病人不都是一样的。


7.蔡师首次提出《伤寒论》应为“伤寒经”;首次指出张仲景具有五个方面的圣人特质,具体来说在文字水平,医学水平,药学水平,体质的认识,易学水平等都达到了圣人的高度。


8,完整归纳骨空对身体的影响,形成了骨空论这一宝贵的学术思想。


9.提出人体本能学说,以本能学说重新解释了六经本质。


10.提出了表证常携带,足太阳膀胱经大论,伤寒化热生死论等新论点,从新解释了热结旁流,新建立了人体左右诊断学等新学说。

省份
安徽
城市
马鞍山
单位
个体诊所
科室
内科
职称
传统中医师
电话
182-9760-5858
流派
蔡长福派